一、分布式物联网管理系统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重工业地区的作用和意义?
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属于重工业地区,物联网建设的重点是为在各个厂商配备安装RFID终端系统,给每一件即将上市的商品都贴上RFID标签,并在出厂前通过RFID读写器把商品信息写入相应的RFID标签。之后读写器通过通信网络把商品信息传到物联网管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备案。这样无论该商品流通至何处都能通过读写器在物联网系统上对其进行跟踪监测,确保这些重工业产品的流通安全,如防止被偷盗等。 华东地区属于商品制造中心,大量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等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对于该地区的物联网建设,首先要重视对商品进行防伪监测。通过标签对其进行防伪设置,然后通过物联网RFID终端系统对其进行识别和比对,以达到鉴别真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同时,通过物联网管理中心的监控和监测,厂家的知识产权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达到促进相关公司及机构重视科研开发,推进创新工作的目的。
二、什么事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三、中国哪个城市的宽带网速快
中国哪个城市的宽带网速快,上海!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上海宣布,中国电信“城市光网”计划正式推出,目前已开始逐步覆盖上海众多的生活小区。随着世博会临近,“城市光网”这一全面提升城市宽带网速的行动推出,将让上海市民率先感受到信息化技术惠及民生。
“城市光网”行动计划是中国电信为响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配合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和亚太信息枢纽而制定的重大发展计划,也是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信息化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实现三年内达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能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2009年6月发布“城市光网”计划,并持续推进建设。在接入能力方面,今年上海“城市光网”覆盖能力将达到150万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将从2009年的180G扩容到280G,国内出口带宽将从1T提升到1.8T。
“城市光网”究竟能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目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家庭宽带用户的带宽已普遍达到2M。 世博期间,中国电信将对方圆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实现全覆盖,并提供光纤到楼层、到场馆的百兆/千兆的上联能力,以便承载基于中国电信“城市光网”之上的诸如高速上网、IPTV、VOIP、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网上世博”等业务,流畅应用在世博园区的各个角落。
中国电信还将为启用在即的世博新闻中心配备每坐席最高独享百兆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世博现场记者可通过无形的“城市光网”及时向全球发出新闻报道。
“城市光网”的发展还将为物联网提供网络支持。目前,中国电信已成立了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着重开展有线/无线宽带网及天翼3G网络,与传感技术融合的研发,深度探索物联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模式,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投入规模商用。
“城市光网”的正式应用,对于普通家庭上网用户,意味着以“K”为单位的网速时代将告别历史舞台,下载一部常规大小的电影所耗费的时间将从原来的几小时缩减至几分钟。
四、安全防御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网络安全市场的发展和ICT市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网络安全的成熟度也随着ICT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在2007年提出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和移动四大支柱技术为依托的“第三平台” 概念,以第三平台为基础,将全球ICT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试点创新、倍增创新、智能创新。
今天,第三平台技术已经进入到倍增创新的阶段,成为企业IT系统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行业所关注,并且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未来,进入“智能创新”阶段,在超复杂性规模化环境中,人工智能的成熟度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的领域也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在过去的两年里,伴随着ICT的高速发展,全球的恶意移动软件攻击的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在我国,漏洞的数量也逐年递增。究其原因,其主要在于数字化转型带来了IT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导致黑产为获利而加大各种网络攻击行为。根据IDC在亚太地区的一项调研,当网络攻击发生时,只有17%企业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时的进行威胁处理,而其他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难以高效处理网络攻击事件。因此,未来企业需要的是自动化的处理、快速的检测、快速的响应,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将会在此间发挥巨大的作用。
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会为黑产所利用。近些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技术和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企业业务系统的资源,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它们也为黑产进行网络攻击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云计算的大量运算能力可能会被用来发起DDoS攻击;会有一定比例的海量物联网终端可能被黑客控制做为“肉鸡”;人工智能技术也可能被用于自动化攻击工具的开发,形成AI黑客机器人。在这种情况下,依赖人工去处理大量的攻击事件是不现实的。因此,未来网络安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制造AI防御机器人对抗AI黑客机器人进行防御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0年前,由于IT架构极简,企业进行网络安全建设往往是简单选择一些合规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日志分析等。今天,企业的IT系统已经广泛的部署在云计算环境中,基础设施环境越发复杂,仅仅依靠这些产品已经不足以识别、发现、处置复杂的安全风险。根据IDC研究,未来,企业所选择的网络安全技术将向大数据分析、AI、认知方向发展,具体包括:自动响应、开发安全计划、调查、探索、威胁诱捕等等新的安全技术。
根据IDC的调研,全球网络安全市场需求仍然不断快速增长。IDC预测,到2022年,60%的安全运营中心的初级分析师,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持续提高其工作效率,并提升其运营的安全水平。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安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互相处促进,逐渐成熟。人工智能也将成为网络安全产业未来发展必备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