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数据模型的概念?
一、数据模型的概念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是描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语意,数据一致性约束的概念性工具的集合。
数据模型通常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的静态特征的描述。描述对象包括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据操作:对动态的操作。对数据库各种对象的实例操作。
完整性约束: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他定义了给数据模型中数据机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
二、传统的基本数据模型有哪几种?
传统的基本数据模型有以下三种: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一种树结构模型,它把数据按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层次模型是数据库技术中发展最早、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特点是地理数据组织成有向有序的树结构,也叫树形结构。结构中的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位于不同结点数据间的从属关系(一对多的关系)。
2、网状数据模型
网状模型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图中的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不同结点数据间的联系。这种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是,结点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一个结点可与其它多个结点建立联系,即结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能发生联系,可表示多对多的关系。
3、关系数据模型
由于关系数据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发展很快,80年代以后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关系模型的逻辑数据结构,表的操作符,表的完整性规则和视图、范式概念。
关系模型可以简单、灵活地表示各种实体及其关系,其数据描述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独立性。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的操作是通过关系代数实现的,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三、请问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数据模拟。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四、"数据模型"是指什么?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 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数据库系统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包括数据库数据的结构部分、数据库数据的操作部分和数据库数据的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优点: 存取方便且速度快 结构清晰,容易理解 数据修改和数据库扩展容易实现 检索关键属性十分方便 缺陷: 结构呆板,缺乏灵活性 同一属性数据要存储多次,数据冗余大(如公共边) 不适合于拓扑空间数据的组织 网状模型用连接指令或指针来确定数据间的显式连接关系,是具有多对多类型的数据组织方式 优点: 能明确而方便地表示数据间的复杂关系 数据冗余小 缺陷: 网状结构的复杂,增加了用户查询和定位的困难。 需要存储数据间联系的指针,使得数据量增大 数据的修改不方便(指针必须修改) 关系数据库模型是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以便于利用各种地理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优点: 结构特别灵活,满足所有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规则形成的查询要求 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 增加和删除数据非常方便 缺陷: 数据库大时,查找满足特定关系的数据费时 对空间关系无法满足
五、什么是逻辑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简称概念模型,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数据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2、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简称数据模型,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Network Data Model)、层次数据模型(Hierarchical Data Model)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实现。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简称物理模型,是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起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又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在概念数据模型中最常用的是E-R模型、扩充的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及谓词模型。在逻辑数据类型中最常用的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六、什么是对象关系数据模型?
特点也就是优缺点
关系模型有如下优点
1.数据结构简单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模型是一些表格的框架,实体通过关系的属性(即表格的栏目)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表格中的公共属性(可以不同属性名,但必须同域)表示。结构非常简单,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一看就明白。
2.查询与处理方便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操作较非关系模型方便,它的一次操作不只是一个元组,而可以是一个元组集合。特别在高级语言的条件语句配合下,一次可操作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
3.数据独立性很高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可以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而只须给出数据所在的表、属性等有关数据自身的特性即可,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不同,关系模型一开始便注重理论研究。在数据库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关系系统的研究日趋完善,而且也促进了其它软件分支如软件工程的发展。
关系模型也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1.查询效率低
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非过程化的查询功能,因此系统的负担很重,直接影响查询速度和查询效率。
2.关系DBMS实现较困难
由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比较低,必须对关系模型的查询进行优化,这一工作相当复杂,实现难度比较大。
七、使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是?
目前,在微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本质是一张二维表,关系模型中,一张二维表就称为一个关系。如果二维表中的数据有变化,则它的记录数改变,它的字段数相对固定。
八、access三大数据模型是啥?
access有3种数据模型,分别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Data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
数据库系统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包括数据库数据的结构部分、数据库数据的操作部分和数据库数据的约束条件。现代数据模型的概念,则认为数据结构只是数据模型的组成成分之一。
数据的物理配置和存取路径是关于数据存储的概念,不属于数据模型的内容。数据结构是目标类型的集合。目标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一般可分为两类:数据类型、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数据类型如DBTG(数据库任务组)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域等。联系部分有DBTG网状模型中的系型等。数据操作部分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数据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九、什么是用于建立数据模型的工具?
就是用笔,制作一个画板建立数据模型的一种样式。
十、什么是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是描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语意,数据一致性约束的概念性工具的集合。
数据模型通常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的静态特征的描述。描述对象包括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