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数据 > 简述数据列表及其特点?

简述数据列表及其特点?

一、简述数据列表及其特点?

系列数据维度相同,且有列标题的,可以作为数据列表。

Excel中“数据”选项下的“高级筛选”中,将数据区域作为数据列表。

二、大数据来源类型特点?

数据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是研究大量的数据的过程中寻找模式,相关性和其他有用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变化,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大数据分析数据来源包含哪些类型?

1、机器数据

机器数据是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或虚拟硬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状态数据,往往有对应的协议或规范,例如SNMP、IPMI、WMI等。通过机器数据可以准确的掌握业务承载平台的基本运行状态,例如CPU、内存、磁盘等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网络流量情况,是运维监控领域常用的数据来源,各类开源或商业监控产品对此类数据的处理也大同小异。

做好机器数据的监控可以说是做好运维监控的一步,但仅仅有机器数据是不够的,因为机器数据存在与业务运行状态脱节的问题,机器运行平稳、资源充足并不能够代表业务运行正常,这就需要我们去丰富自己的监控数据来源,各位看官请往下看。

2、日志数据

日志数据是指应用程序、中间件和机器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事件触发而产生的文本类数据,数据格式灵活多样。

通过日志数据可以深入的了解应用等运行过程中的详细情况,但其详细程度和覆盖面取决于产生日志的规则,有些应用产生的日志非常详细,包含了每一笔事务的处理过程,有些应用产生的日志非常简单,只会在应用报错时产生一些错误信息。

3、网络通信数据

网络通信数据是指通过抓包获取到的设备间网络通信数据,例如两台服务器之间存在网络通信,通过抓包分析可以详细的了解两台服务器之间通信的端口、协议、数据量甚至内容。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硬件设备将网络流量进行镜像,对镜像数据进行分析,以避免干扰业务数据的正常流转。

4、拨测数据

对于IT业务系统,拨测采用的探测点可以在公网,也可以在业务系统内网,不同位置的探测点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公网探测点主要关注业务系统的网络出口质量、运营商网络质量和CDN质量,而内网探测点主要关注的是业务或各个业务模块的可用性及性能状态。

5、用户行为数据

用户行为数据是指通过在用户终端进行埋点获取到的用户行为数据,例如在网页中通过JS埋点获取到的页面访问情况和在APP中通过SDK埋点获取到的各交互页面和控件的使用情况。用户行为数据除了帮助运营同学进行用户分析,还可以帮助运维的同学更加准确的了解业务系统的实际表现。

大数据是数据计算技术的发展,它是从简单的数据计算到计算运算技术的扩展。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大数据已经从简单的数据计算扩展到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创新。

三、农业数据库及其特点?

即农业联盟完备的动态数据库,打造技术、信息、交易平台,实现农业战略体系再造。

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互动视频的无间断展示农作、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可追溯体制;为生产者农民及种养大户实现订单农业,提供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现货交易平台;帮助农企、连锁机构及渠道客户实现各个环节良性发展,为中国农业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服务。

四、简述dem数据源及其特点?

DEM模型分析是指以DEM为对象的模型构建。它以DEM作为研究实体,构建有关地形地貌方面的地学模型。其特点如下:模型的数据源为DEM,以DEM自身或者是其派生数据(地形因子)参与模型的构建,模型实现的目标是DEM本身的数据问题或是与DEM相关的地学模型。

五、什么是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及其特点?

一、全局大局思维

大数据研究的对象是所有样本,而非抽样数据,关注样本中的主流,而非个别,这要求应用人员必须有全局和大局思维。

二、开放包融思维

数据分享、信息公开在分享资源的同时,也在释放善意,取得互信,在数据交换的基础上产生合作,这将打破传统封闭与垄断,形成开 放、共享、合作思维。大数据不仅关注数据的因果关系,更多的是相关性,提高数据采集频度,而放宽了数据的精确度,容错率提高,用概率看待问题,使人们的包 融思维得以强化。

三、优质服务思维

互联网通过免费的基本服务换来了大量客户数据的积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所有的免费都是不可持续的。这要求大数据使用者有能力依靠挖掘数据,改变价值的生成基础和价值链条的新价值,用更优质服务、提升变现能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趋势思维

研究数据相关性,使人们更容易提前发现事物的规律,预测事物进展的趋势,大数据就是通过成功的预测而引起广泛关注的。

五、成本控制思维

原来的社会治理模式中,用增量来配置社会资源,机构和人员不断扩大,成本不断加大。大数据让社会资源的存量得以精确配置,高效使用,避免忙闲不均,社会治理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动态调度转变。

六、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大数据思维方式的特性之一,通过对数据的重组、扩展和再利用,突破原有的框架,开拓新领域、确立新决策,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数据价值,数据也创造性地成为了可重复使用的“再生性”资源。

六、yyds意识及其来源?

yyds,网络流行语,即“永远滴神”的缩写。

词语来源:yyds这个梗,源自于山泥若的直播间。山泥若曾经是一名职业选手,现在是一名主播。在一次直播的时候,他称Uzi为乌兹,说到“乌兹,永远的神”。之后,这句话便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发展经过:

2021年2月4日,陈坤晒出一张自拍为自己庆生,并配文道:“Hai,yyds!HBD”。7月24日,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手写毛笔字版本“yyds”祝贺杨倩获得东京奥运首金。7月27日,杨倩和杨皓然夺得东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十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赛后,新华社发博调侃“yyds”的谐音就是“杨杨得胜”。

七、python数据来源来源?

它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来源于它的数据库

八、8大菜系排名及其特点?

中国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1、鲁菜

鲁菜口味咸鲜为主。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

2、川菜

川菜口味麻辣为主,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

3、粤菜

粤菜口味鲜香为主。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4、苏菜

口味清淡为主。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扬菜,讲究选料和刀工,擅长制汤;苏南菜口味偏甜,注重制酱油,善用香糟、黄酒调味。

5、闽菜

口味鲜香为主。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6、浙菜

口味清淡为主。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黄酒调味。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东南部口味偏咸。

7、湘菜

口味香辣为主,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

8、徽菜

口味鲜辣为主。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历来的,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于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味,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九、地球大表层的范围及其特点?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

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有规律,其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由90多种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十、木材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

木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纸张等多个领域。那么,木材的主要来源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木材的主要来源

木材的主要来源有两大类:

  1. 林木:这是木材最主要的来源,包括各种乔木、灌木等。林木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或自然生长获得,是可再生的资源。常见的林木有松树、橡树、桦树等。
  2. 农林副产品:这包括一些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质材料,如果树枝、树皮、谷物秸秆等。这些材料也可以加工利用成为木材。

不同木材的特点

不同种类的木材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使用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硬木:如橡木、桦木等,密度大、硬度高,适用于制作家具、地板等。
  • 软木:如松木、杉木等,密度小、强度较低,适用于制作包装箱、建筑模板等。
  • 耐腐木:如柏木、红木等,富含天然防腐成分,适用于户外建筑和装修。
  • 装饰性强:如胡桃木、樱桃木等,纹理优美,适用于制作高档家具。

总之,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木材的来源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