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物联网 > 骑单车穿锁鞋的好处及误区有哪些?

骑单车穿锁鞋的好处及误区有哪些?

一、骑单车穿锁鞋的好处及误区有哪些?

好处:

1) 省力    这是对体力消耗很大的有氧运动来说最好的一个功用了。    一般来说可以省力25%,用自锁脚踏,你可以容易得登上以前很费力才能骑上的山坡。特别是长时间骑行就会感觉轻松很多,这是因为一只脚踩下去的时候另一只脚还可以往上提!好像用力都可以加倍了。    也许开始时你会不适应,也许你觉得不得要领,但是用上自锁后动作就自然起来了,有时候你还可以做低速的离座骑行动作,看上去很专业。原来是身体向前倾,前脚踩后脚拉,人车一体感觉十分美妙。可一骑快就又不行了,要不是记得踩忘了拉就是记得拉忘了踩,看来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一下,这就是只是两只脚在“齐心协力”带动牙盘旋转一种异常的流畅的感觉。   

2) 稳定    用过平踏的人,在颠簸的石头路上都知道必须要去踩住脚踏,不让脚松脱,完全没有用力去踩的想法,但是如果用上自锁就完全不用考虑去用脚找脚踏这个麻烦了。你可以只顾用力踩踏,只要管住车把,抓脚的问题自锁已经帮你搞定了。    用不好自锁也会给你带来危险,用自锁初期也许还不能很快适应,在停车时候一般用惯水平脚踏的人不自觉地在停车的时候才下脚。而这个习惯往往让初学者闹出笑话,踩上自锁的人到了停车再摘脚踏,由于摘下来需要转一下脚踝才能退出自锁状态,需要一个时间,特别是初学者对摘脚踏还不熟练,到这个时候他不能一次摘下脚踏,同时又失去了平衡只好倒向一边的地上,要是一边有汽车的话就比较危险了。所以,建议初学者初期使用都要有个练习下车的过程,脑子里要有停车前摘脚踏的意识。   

有好的自锁脚踏还不够,一双好的锁鞋也是必不可少的,鞋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自锁的使用。鞋底要硬,鞋子跟脚,紧但不难受,脱锁的时候,不觉得脚和鞋有什么间隙,这样你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自锁给你骑车带来的乐趣了。   

补充一些,自锁抗颠簸的能力加强,尤其是高速颠簸需要你悬空骑行或者高速颠簸中下山需要重心靠后时,避震系统本来就不好的硬架XC山地车很可能将你的脚颠脱,那你是肯定要摔的。   

而在性能方面,强烈颠簸中一般没有自锁系统的是要放慢速度踩在踏板上的,因为这个时候继续蹬踏很可能被颠脱脚而摔,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见有人臀部悬空双腿加速从你身边冲过,你会很郁闷,而半坡或者终点前的突然加速,使用自锁的人可以说是拥有了两腿的力量,一脚踩一脚猛提,这会令没有自锁系统的人很快感觉腿软,或者加速无力。   

长距离骑行使用自锁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它可以让双腿力量分配发生变化,后脚位的腿也可以在提拉中发挥一定作用,这令骑行更不易疲劳且高速度持续时间更长。    自锁系统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是在鞋底,因为自锁鞋通常是不会弯曲的,这可以防止蹬踏力量消耗在足弓材料的弯曲上,也不能更大比例的传达到踏板上,无形中每一脚都在发挥更大的效率。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二、photoshop图里的索引模式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索引颜色模式(Index Color Mode):索引颜色模式指的是某图像映射至某特殊的调色板,一般情况下是215或256色模式。在这个状态下每种颜色都由一个特殊的索引号码代表,不存在中间过渡色(inbetweens)。此模式不产生注释色.

索引模式的图像就像是一块块由彩色的小瓷砖所拼成的,由于它最多只能有256种彩色,所以它所形成的文件相对其它彩色要小得多。索引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所形成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独立的索引标识。当这种图像在网上发布时,只要根据其索引标识将图像重新识别,它的颜色就完全还原了

索引模式主要用于网络上的图片传输和一些对图像象素、大小等有严格要求的地方。

三、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自然特征对该国农业的影响

A澳大利亚

1) 位置:120`W-150`W`

2)地形:东部(大分水岭)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北艾尔湖,地下水资源丰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艾尔湖。

3)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干燥面积广) 冬季温暖利于牲畜安全过冬,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广大内陆和两部干旱,为草原和沙漠,天然草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

地中海气候: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正常(副热带高压控制)

不正常(西澳大利亚寒流,大分水岭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迎风坡 东澳大利亚暖流

树林-草原-荒漠 降水沿海向内陆递减

注: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大陆干旱面积广其原因主要是: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东部大分水岭的屏障作用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西部寒流影响。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植被带分布及形成原因:半环状 降水由东南北三方面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

由沿海的森林向内陆逐渐过度为荒漠带

4)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主营牧羊带:墨累—达令盆地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

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农牧业

类型:混合农业 特点:以家庭农场为单位,农业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

高,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优点:1.农场就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地种小麦,牧草和休耕交替,有利保持土壤肥力

2.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3.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的适应性

注: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1) 引水灌溉 地下水丰富 气候适宜

2) 地形 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气候 冬季温暖利于牲畜安全过冬,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广大内陆和两部干旱,为草原和沙漠,天然草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

4)河流中部平原 地下水丰富

5)无食肉猛兽,牲畜少天敌侵害

补: 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