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二、SDN企业网络的典型特征有什么?
SDN的典型架构共分三层,最上层为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应用;中间的控制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平面资源的编排,维护网络拓扑、状态信息等;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层负责基于流表的数据处理、转发和状态收集。
SDN本质上具有“控制和转发分离”、“设备资源虚拟化”和“通用硬件及软件可编程”三大特性,这至少带来了以下好处。
第一,设备硬件归一化,硬件只关注转发和存储能力,与业务特性解耦,可以采用相对廉价的商用的架构来实现。
第二, 网络的智能性全部由软件实现,网络设备的种类及功能由软件配置而定,对网络的操作控制和运行由服务器作为网络操作系统(NOS)来完成。
第三, 对业务响应相对更快,可以定制各种网络参数,如路由、安全、策略、QoS、流量工程等,并实时配置到网络中,开通具体业务的时间将缩短。
三、企业SD-WAN技术网络包括哪些架构?
SD-WAN分为三层架构:
最底层是网络虚拟层,可以绑定多种链路接入(如MPLS,Internet,甚至4G);并可以针对通讯协议优化。
中间层是虚拟化的网络功能(VNF)利用软件达到传统网络专用硬件的功能,如智能路由、QoS、负载均衡、高级别防火墙等。
最上层就是中央策略控制,其工作原理如下:识别企业级应用软件(超过3000种);大数据分析模块即时分析应用层与网络层的状态,回传给策略控制器,然后控制器针对某一种或几种应用软件,即时调用各种优化模块(如数据优化、传输协议优化),以达到最优化传输。整个过程几毫秒内全自动完成。
对企业而言,现有的网络基础层要求不高,客户无需改造基础,而对软件层面的加持则可以节省企业采购成本,进而提高运营效率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