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物联网 > 为什么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这么难?

为什么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这么难?

近年来,互联网与 科技 的发展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互联网与 科技 的基因已渗透整个产业链,物流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亦在经济模式的转变下逐步发生了变化——加大技术投入、坚定数字化方向、推进作业流程智慧化,各个领域的物流企业争相布局,都在抢先进入数字化、智慧化的赛道。

2021年5月,运多星网络货运平台在广州成功召开首场线下推介会,运多星正式上线,怡亚通物流智慧物流总经理刘京先生就《 科技 赋能,网络货运助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一题做演讲,并指出:“ 科技 在物流行业正不断渗透,未来 科技 将成为物流行业的中坚力量”。

根据中物联显示:2016-2020年期间,中国现代物流业总收入从7.9万亿元上升到10.5万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增长至11.3万亿元。体现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物流总收入也不断扩大。

交通部《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年末全国拥有载货 汽车 1110.28万辆、15784.17万吨位。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42.64亿吨,比上年下降0.3%,完成货物周转量60171.85亿吨公里,增长0.9%。

正因为物流行业体量庞大,虽数字化变革已经在发生,但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痛点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货车装载率低、运力利用率低、公路货运主体散、竞争激烈、信用机制不完善、财税风险高、融资难度高……

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实质是搭建系统性物流解决方案体系,而其基础就是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的构建并不容易,资金、技术、时间的投入缺一不可,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战略难题。

数字化物流发展的机遇是否只有大平台才能抓得住?

运多星刘京:“物流行业未来将是全面的数字化相信大家都有共识,但如何实现物流数字化才是关键。数字化是趋势,但独立走向数字化道路的试错成本很高。”

2021年,怡亚通物流网络货运平台运多星正式上线,同时主打“平台+合伙人”的共享运营模式,借助运多星的平台优势,省去数字化系统的搭建成本,直接获得平台资源、系统、团队的支持,物流企业借力运多星大平台,同样可以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机遇。

运多星刘京先生在介绍“平台+合伙人”模式时指出:“借力怡亚通物流网络货运平台——运多星,可以说是一条切合实际的数字化转型捷径。”

网络货运平台是物流行业数字化变革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效率,促进双方信息交流,促进资源整合,缩短车辆等待时间,减少车辆空车行驶,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中间环节和扁平化,缩短交易流程和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成本控制、效率提高。

运多星平台自上线以来,针对行业痛点,专业化服务客户,助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刘京介绍:运多星打造四流合一的平台体系,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票据流”的整合关联,基于用户、数据、场景等,实现业务的在线化,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解决物流企业和货主端的现实痛点。

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源于行业特性、技术壁垒与组织能力的多重制约,需从数据整合、技术适配、管理变革等多维度分析。以下是核心挑战及原因解析:

一、数据孤岛与技术集成难题

1、数据分散与标准化缺失

物流涉及仓储、运输、配送等多环节,各系统数据格式与接口标准不统一,形成“数据孤岛”。例如,生产部门与物流部门系统无法实时同步数据,导致调度偏差和效率损失。据研究,超过60%的物流企业因数据整合困难,难以实现全链路协同优化。

2、老旧设备与新技术适配性差

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设备(如非智能叉车、手动分拣机),无法与物联网、AI等技术兼容。例如,冷链物流中的温控设备若未数字化改造,难以接入实时监控系统。技术更新需大规模硬件替换,成本高昂。

二、组织文化与内部管理阻力

1、传统层级制结构僵化

部门间协作效率低下,跨部门数字化项目常因沟通不畅而受阻。某企业因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进度滞后。此外,高管层对数字化认知不足,战略规划模糊,易引发方向错乱。

2、员工抵触与技术能力短板

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员工担心技术替代或操作复杂化。例如,某企业引入自动化分拣系统后,员工因操作失误率上升产生抗拒心理。同时,复合型人才(物流+技术)短缺,企业难以自主推进技术落地。

三、资金投入与效益平衡困境

1、高成本与回报周期长

数字化需持续投入硬件、软件及培训(如菜鸟“数字仓”单仓改造成本超千万元),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显著。某企业购置新能源货车虽获政策补贴,但运维成本仍占营收15%以上。

2、技术选型与投资风险

市场技术方案多样(如区块链、数字孪生),企业易因需求不明确而过度投资。例如,某企业盲目引入AI算法平台,却因数据质量差未能提升调度效率。

四、安全合规与行业监管挑战

1、数据泄露与隐私风险

物流涉及大量客户敏感信息(如地址、交易记录),数据存储与传输易受攻击。2024年某企业因第三方系统漏洞导致10万用户数据泄露,直接损失超500万元。

2、法规与标准滞后

全球数据保护法规(如GDPR)要求严格,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例如,跨境物流中多式联运方案需协调不同国家数据接口标准,合规成本增加30%以上。

五、传统业务与数字化融合障碍

1、流程重构与利益冲突

数字化需重塑业务流程(如智能调度替代人工排班),可能触动既得利益群体。例如,某企业推行无人配送时遭遇传统司机集体抗议。

2、市场需求动态变化

消费者对时效性要求提升(如“分钟级配送”),但企业技术迭代速度难以匹配。某企业因数字化系统响应延迟,导致“双十一”订单履约率下降20%。

总结与建议

物流数字化转型需采取“渐进式改造+生态协同”策略:

1、优先打通核心环节数据(如电子面单、智能分拣),降低集成难度;

2、建立敏捷组织架构,通过跨部门小组推动变革;

3、借力政策与生态伙伴,例如利用政府补贴更新新能源设备,联合技术商开发定制化方案。

未来,随着5G与边缘计算技术成熟,物流业或将突破现有瓶颈,实现“全域智能”跃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