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AIO笔记本怎么样?
直接上结论,不要买。
VAIO从前是索尼的PC事业部,具体在当时如何,我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体会印象,仅仅知道他们出了很多非常骚,但是市场表现并不乐观的货。比如2010年的Z,4块SSD跑Raid0加速,内置GT330M这种还能打的独显,和全色域屏幕,又或者首发intel的雷电接口的Z 2011. 还有一些SA,SD系列什么的,以及半透明的EA,EB系列。主打画质的F系列。然而所有这些机器要么是高端消费电脑,要么是娱乐性本子,索尼没有哪一款的VAIO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性能,日系没性能。
至于现在的VAIO, JIP旗下的公司,2014完成交接,尽管保留了原来索尼的团队,然而东西做得嘛,我在2016年的时候尝试过一台美版的Z 2016, 吹上天的参数最后一个都没有实现,Z2016是我用过的几十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最垃圾的,没有之一。同期,我在日本读书的小伙伴买过同款的低配,其他有买S13系(定位略低于Z)最后都先后退货。至于最近期的和VAIO的接触,则是SX12,帮某知友搞了一台折扣机。在力劝富士通U938失败后,lol。对比起来,SX12应该是JIP里面相对比较成功,或者说至少相对稳的货。然而就美国区域的评价而言,依然对不起其价格,万元机用60% sRGB也是相当骚气了。其他部分,我合伙搞电脑的小伙伴表示,他认为XPS13要更好。而我对比手里有的几个机器,也一样的认为。
最后详细说下为什么不推荐VAIO,4点。
- 孱弱的性能,无论索尼时代还是JIP时代,VAIO的上限就只是游戏本的入门水平,F系如是现在的侍14如是,即使机器没有正式出来,也能估计到他们偏保守的调教和并不优秀的性能。
- 放卫星的宣传,高端VAIO会给你宣传Made in Japan,从前日本制造的笔记本确实是品质的象征,然而就VAIO而言是个噱头。Z,SX12,S13这些典型高端机上我没有看到所谓的精益求精,接缝处理甚至都不是那么成熟(能看到胶)日本的同学还遇到了不平的情况,手动滑稽。然后VAIO宣传的续航都长得飞起,实际情况能有1/4都要谢天谢地。Z2016宣传续航13:49,实际续航如果亮度高一些3个小时,顶好4-5个小时,我从没测出过13:49,最好的显示续航11:20左右。那机器的电池58Wh,同期算得上大的,但是绝对支持不了13:49那么久。日系其他笔记本的续航也普遍放卫星,然而这其中VAIO放水最严重(富士通标13个小时的机器基本上有6小时,容量50-60Wh,松下标18小时的实际有8-10个小时,68-73Wh电池,夏普/东芝也是放卫星,略强于VAIO,40Wh左右+IGZO面板节电。其他部分同理可得。
- 维修困难&售后噩梦:看起来VAIO有联保,实际上所有日系机器里面除了松下有联想外包的保修属于能用外,其他都是坏了就最好丢掉的类型,售后根本没有零件给你换,而且因为外包实际上维修的人都不想帮你搞,搞坏了麻烦,又特别不好拆,都没见过。
- 接近于0的升级性,VAIO的所有机器都很难拆,然后现代的机器除了这次专门推出用蓝天模具的侍14外,都不具备什么升级性。(尽管这个现在不太重要,然而考虑到很多人总有想买低配后自己CUK的想法,这里先打断)
最后,关于选什么机器的问题。10000以内买创作者笔记本电脑很方便的,最典型的比如这里举例一下:
微星的Prestige尊爵:10710U的处理器+微星比较厉害的性能释放,10710U多核性能怼赢下一代的1185G7没悬念,1650MaxQ也比Xe显卡要强挺多。4K全色域的屏幕,加上还是有存在感的售后,也就是是9500块钱,买吧。
以上
二、vaio笔记本开机键?
按下开机键,笔记本在主板自检程序过后连续按f八或者f12然后你就会看到从硬盘还是usb插口还是光盘驱动器开机选择启动项了,祝你好运
三、vaio笔记本哪里开机?
按下键盘左上角的电源键就是开机
索尼vaio笔记本电脑设置USB启动:
1、制作u深度u启动盘后,启动电脑,在进入开机画面的时候按“esc”进入BIOS界面;
2、进入BIOS界面之后切换到“BOOT”,准备设置u盘启动;
3、这里在键盘按下F5/F6键进行上下切换,把“USB HDD”切换到第一选项,设置完成之后在键盘按下F10保存并重新启动
4、保存重后即设置U盘为第一启动项成功。
四、索尼笔记本vaio系列?
一、索尼 VAIO Duo13
出色性能,混合型触控轻薄本,为工作、生活创造更多价值的混合型触控轻薄本,丰富的触控笔解决方案,13.3寸轻薄优化的Surf Slider? Design,更为流畅的在平板与笔记本间切换。轻约1.33kg 薄约9.2-19.5mm,待机时间长达11.5小时。市场上报价为11499元左右。(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二、索尼 VAIO Pro11/13
超极本旗舰款,碳纤维彰显尊贵超极本,机身体现 简约 轻薄风范,五度黄金键盘输入角度,全新前置散热入风设计,11寸机型 轻约0.87kg 薄约13.2mm,13寸机型 轻约1.02kg 薄约12.8mm,待机时间长达7.5小时。市场上报价为8299元左右。(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三、索尼 VAIO Tap11
在机身的设计上,Tap 11很好的传承了索尼的设计理念,虽然该机仅采用复合材质机身,但整机的外观并没有因为大面积复合材质的加入而显得廉价,外观简洁大气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贵族气质。
轻薄精湛, 平板电脑 外观设计,新式无限分离键盘,便捷无忧,强大无畏挑战,性能不容小觑,创意灵感,激情与智慧的风暴,轻约0.78kg,薄约9.9mm,待机时间长达5小时。市场上报价为6999元左右。
五、vaio笔记本是谁代工的?
vaio笔记本电脑是由富士康代工生产的,后从索尼剥离出来后,在日本原厂生产
六、vaio是什么笔记本品牌?
VAIO是Sony(索尼)的电脑品牌
VAIO,自1997年的推出第一款笔记本电脑以来,以其时尚的外观设计与独特的使用体验在用户和业界中一直获得高度的认可。
诞生之初,VAIO的含义是‘Video Audio Integrated Operation’(影音互动), 在当时引发了一场个人电脑革命,首次将影音技术和信息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个人电脑向商务与娱乐的两栖发展,为个人电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VAIO对品牌含义进行了新的诠释,重新定义为‘Visual Audio Intelligent Organizer’(影音智合),提出“智动人心”的口号,体现其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加入新的核心理念-智能和个性化,将人性智慧植入品牌理念中,并逐步超越品牌范畴,超越“产品品牌”的范畴,发展成一个为用户提供更多人性化体验的“体验品牌”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设计、智能化以及个性化。
VAIO产品线丰富,经典机型层出不穷,广泛覆盖便携商务,炫彩时尚与家庭娱乐等领域,是业界时尚与科技的引领者与标杆。
2014年2月6日,索尼剥离VAIO业务,Vaio品牌将由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接手运营。随着电脑业务转移到JIP,索尼将不再企划、设计和研发电脑产品。电脑的生产和销售也将在2014年春季新品全球上市后结束。
七、vaio笔记本是什么档次?
属于国产笔记本电脑一线高档品牌,质量可靠稳定,内存大,屏幕分辨率高,具有防震防水的功能。
八、vaio笔记本故障多吗?
vaio笔记本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故障不多。
九、索尼VAIO系列笔记本选择?
索尼VAIO系列笔记本推荐“SX14 轻薄本”。
SX14轻薄本搭载了 12 代酷睿 P 系列处理器,可选 i7-1260P,ALL BLACK EDITION 全黑版本可选更强的 i7-1280P,搭配 LPDDR4X 内存,可选 1TB SSD。
屏幕方面,这款笔记本搭载了 14 英寸全高清屏幕。
接口方面,这款笔记本配备了两个雷电 4 接口,两个 USB 3.0 接口,千兆以太网口、HDMI 以及 3.5mm 耳麦接口。
十、管换芯片
在今天的科技时代,电子设备如同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芯片扮演着承载计算和控制功能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芯片的性能和功能需要不断提升。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即如何管理芯片的换代和升级?
芯片升级的重要性
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功能和体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芯片的升级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芯片的升级,我们可以提高设备的处理速度、增加存储容量、改善电池寿命等。这不仅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功能需求。
管换芯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然而,管换芯片并非易事。首先,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芯片通常与旧芯片存在巨大的差异,可能需要对电路结构、指令集等进行重新设计。这就给芯片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次,芯片的升级也需要考虑到与原有设备的兼容性问题,避免出现兼容性冲突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最后,芯片的升级还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毕竟重新设计和替换芯片是一项相当昂贵的工程。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划和预测,提前了解新一代芯片的技术特点和与旧芯片的差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优化。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的优化和升级来提高新芯片与旧设备的兼容性,避免因为不兼容而造成的问题。此外,与芯片相关的供应链管理也可以帮助降低芯片升级的成本,例如与芯片生产商的合作可以降低芯片的采购成本。
芯片升级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芯片的升级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芯片的要求将会更高,芯片的更新速度将更快。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更有效的芯片升级方案。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技术,例如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芯片升级。通过自动化的升级和测试流程,可以大大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效率和精确度。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依靠新兴技术的发展来推动芯片升级的进程。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预测芯片的升级需求,从而提前进行规划和准备。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芯片的远程管理和升级,大大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结论
芯片的升级是电子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虽然管换芯片存在一定的挑战,但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方案,推动芯片升级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迎来更高性能、更先进的芯片,让电子设备的功能和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