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联电路比值公式?
串联电路规津:
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总=I1=I2=I3=……=In
2.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
3.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
4.串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串联电路中,除电流处处相等以外,其余各物理量之间均成正比:(电流做的功指在通电相同时间内的大小)
比值公式R1∶R2=U1∶U2=P1∶P2=W1∶W2=
Q1∶Q2。
当两个串联的小灯泡电压相同时额定功率不同时: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所电功率较小的较亮。
二、函数比值求导公式?
由基本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构成的函数的导函数则可以通过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推导。基本的求导法则如下:
1、求导的线性:对函数的线性组合求导,等于先对其中每个部分求导后再取线性组合(即①式)。
2、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函数:一导乘二+一乘二导(即②式)。
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函数也是一个分式:(子导乘母-子乘母导)除以母平方(即③式)。
4、如果有复合函数,则用链式法则求导
(g(x)/f(x))=(f(x)g(x)-g(x)f(x))/(f(x))^2:a/b的导数:y=(ab-ab)/b。
求两数相除的导数口诀,上导下不导-下导上不导/下不导。
三、供求稳定度指标公式?
供需比:供应量和需求量之比,即供应与需求的比值。比值小于1,供不应求。比值大于1,供过于求。比值越小,竞争越小。比值越大,竞争也就越大。
四、比值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五、正弦比值计算公式?
∠A'=∠A,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B=2R, sinA=sinA'=a/b=a/2R, a/simA=2R
同理得b/simB=2R, c/simC=2R
a/simA=b/simB=c/simC=2R-------------正弦定理
六、椭圆弦长比值公式?
椭圆弦长公式
d = √(1+k^2)|x1-x2| = √(1+k^2)[(x1+x2)^2 - 4x1x2] = √(1+1/k^2)|y1-y2| = √(1+1/k^2)[(y1+y2)^2 - 4y1y2]
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求弦长,通用方法是将直线y=kx+b代入曲线方程,化为关于x(或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设出交点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1+k^2)[(x1+x2)^2 - 4x1x2]求出弦长,这种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对于求直线与曲线相交弦长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对于过焦点的圆锥曲线弦长求解利用这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有点繁琐,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及有关定理导出各种曲线的焦点弦长公式就更为简捷。
此公式适用于所有圆锥曲线 包括 圆 椭圆 双曲线和抛物线
七、arr比值计算公式?
通常没有换算公式。
因为原理不同 HB代表布式硬度,HBS硬度是HB硬度的一种型式。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L)。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以HBS(钢球)表示,单位为N/mm2(MPa)。硬度是材料对压印、刮痕等外力的抵抗能力。根据试验方法不同有邵氏(Shore)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Rockwell)硬度、莫氏(Mohs)硬度、巴氏(Barcol)硬度、维氏(Vichers)硬度等。硬度的数值与硬度计类型有关,在常用的硬度计中,邵氏硬度计结构简单,适于生产检验。邵氏硬度计可分为A型、C型、D型,A型用于测量软质橡胶,C和D型用于测量半硬和硬质橡胶。
八、电阻比值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的公式:
(1)R=ρL/S (其中,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2)定义式:R=U/I
其中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 ρ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单位为:欧.米 L为导体的长度,单位为:米 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R3+……+Rn 。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R=1/R1+1/R2+……+1/Rn 。
并联电路:并联的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和。
(5)通过电功率求电阻:R=U²/P;R=P/I²。
P=I^2*R,是在电流一定(或相同)的前提下得出的,当电阻增大时,要保持电流不变,就要升高电压。所以,电阻越大,功率就越大。即:"正比."
P=U^2/R,是在电压一定(或相同)的前提下得出的,当电阻增大时,保持电压不变,电流就必然减小,功率也就减小。所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即“反比”。
电阻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R表示。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R=U/I。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 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
因此,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即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形状、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不同导体的电阻按其性质的不同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称为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满足欧姆定律; 另一类称为非线性电阻,不满足欧姆定律。
电阻的倒数1/R称为电导,也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G表示。电阻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欧姆(Ω),简称欧。而电导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是西门子(S),简称西。电阻还常用kΩ和MΩ作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MΩ=1000kΩ=1000000Ω
九、比值增长率公式?
“比值”可以是平均数、浓度、利润率、增长率、折扣、比重等。增长率的公式可得比值增长率=(现-基)/基
【例1】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主营活动利润60471.7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4646.5亿元,比上年增长7%。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率较去年同期
十、m和v比值公式?
定义式是ρ=mV;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利用的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行定义的,
定义式是v=st压强是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利用的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进行定义的,定义式是p=FS功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利用的是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进行定义的,
定义式是P=W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