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成因、特点、人们的防御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结构 台风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编辑本段]【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 c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中国南海海区;
(2)菲律宾群岛以东、琉球群岛、关岛等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台风发源地);
(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提示一 千万别下海游泳
台风来时海滩助潮涌,大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千万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受伤后不要盲目自救 请拨打120
台风中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最多。外伤主要是头部外伤,被刮倒的树木、电线杆或高空坠落物如花盆、瓦片等击伤。电击伤主要是被刮倒的电线击中,或踩到掩在树木下的电线。不要打赤脚,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走路时观察仔细再走,以免踩到电线。通过小巷时,也要留心,因为围墙、电线杆倒塌的事故很容易发生。高大建筑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坠物。发生急救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提示三 请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
居民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稍微保持点距离,因为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还有一些围栏,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楼上没有及时收集的材料,譬如钢管、榔头等,说不定会被风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为如果风大,塔吊臂有可能会折断。还有些地方正在进行建筑立面整治,人们在经过脚手架时,最好绕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四 一定要出行建议乘坐火车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提示五 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请检查家中门窗阳台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户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市民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关于雨,雪,云,雾,霜,冰雹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的科普文章(只需一段话)
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很难说清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如干旱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90年代初,南部非洲连续4年干旱少雨,农田干裂,水库枯竭,旱灾使得这里一些国家已经衰弱的经济安全失去了活力。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也很严重。在70年代,每年有1.7亿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全国灌溉区每年缺水量约300亿立方米。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供给。干旱影响农村,也影响城市。1995年西安市闹水荒,大学只好停止期末考试,提前放了暑假。由此可见雨水对人类的生活意义该有多大。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泛滥也会造成水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又如雪,在我国华北北方广大地区,如果冬天能下几场透雪,到开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对农作物浇灌一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象内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度,会造成雪灾将大量羊恙冻死,对当地的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又如雾,对于生产茶叶的山区,由于雾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云雾茶来,但是雾对于高速公路,将会造成行车事故,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至于冰雹对人类是绝无半点好处,只会给人类以带来灾害:
冰雹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我省更是冰雹的多发区。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雹块大小、持续时间、作物种类及其发育阶段,大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豆类、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较禾本科作物受害重。处在开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较处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果树林木遭到雹灾,当年和以后的生长均受影响,受到创伤还易发生病虫害。各种农作物抗雹害的能力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抗雹害的能力也不同。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害能力强,生育后期抗害能力弱。如小麦在抽穗以前被冰雹砸断茎穗,只要留有根茬,仍能恢复生长,并获得一定产量,但在抽穗后期被砸断茎穗,则产量低而且晚熟,影响下一茬的作物播种.
所以雨雪云雾露霜和冰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既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